服装展会升级三大隐忧

来源: 时间:2014-03-14 浏览次数:11 评论(0)
分享到:25.3K
【海峡服饰产业网】近一段时间以来,服装专业展会出现了一股“升级”的趋势,倘若不表,总觉得是个问题。
  【海峡服饰产业网】近一段时间以来,服装专业展会出现了一股“升级”的趋势,倘若不表,总觉得是个问题。
  
  所谓升级,具体地说就是由地方级升为国家级,比如去年的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,升级为“中国国际服装服饰交易会”,今年又有举办了17届的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升级为“首届中国国际纺织品服装博览会”,有媒体称其“成为中国服装纺织领域唯一的一个国家级专业展会”;青岛国际时装周也升为国家级,有报道称:青岛国际时装周更名为“中国(青岛)国际时装周”,与中国(北京)国际时装周一起,成为两个有不同定位的国家级别专业发布活动。
  
  透视专业展会升级的现象,是不是应该引发这样理性的思考:目前专业展会不好办,尤其是地方办展,有地方的难处,更何况现在展会是买方市场,招展是一个挺头疼的问题。专业展会呈现出有增无减的态势,据不完全统计,一年有200个之多,真不知道这展会市场的蛋糕到底有多大?对于展会的主体——企业来说,自然要打自己的算盘:展会的性价比究竟高不高?这就自然影响它们参展的热情。但如果展会升为“国家级”,格局当然就不一样了,原来想请的客商可能就变得容易一些,能利用的资源可能就会多一些,政府支持的力度就会更大一些,比如大连市政府就认为,在大连举办中国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,对大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、对于大连会展业服装纺织品贸易是极大的支持,并提出“举全市之力,把服博会办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、国内一流的着名展会”。总之,升级以后,和同类展会相比,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比较有利的制高点。客观地讲,在中国办展会,完全依靠市场经济,还不是很现实,升级不失为一个“争创新优势”的好办法。
  
  但再一细想,虽然升级是好事,但远不到弹冠相庆的时候。因为升级只是一种外力,如果内因不发挥作用,不把好事办实,即使再漂亮的光环恐怕也是没用的。而这升级的隐忧尤其值得注意——
  
  隐忧之一:“国”字当头,很容易产生拉大旗做虎皮的嫌疑。
  
  在中国人的意识中,对于“国”字头往往怀有深深的敬意,展会升级,自然会增加不少有利的资源,但是升级是一回事,有没有足够的能力保证“国家级水平”恐怕又是一回事,如果只是沉湎于好听的名号,操作水平不能水涨船高、与“国”俱进,就容易产生拉大旗做虎皮的嫌疑,有损于展会的软实力,造成适得其反的负面影响。
  
  隐忧之二:升级的攀比之风,很容易让人忽略展会的基本要素。
  
  坦诚地说,如今的专业展会升级,有一种攀比之风,既然有攀比的倾向,就有可能造成升级的非理性,升级固然好,但现在升级是不是时候?应该为升级做什么样的准备?这些都是应该好好考虑的。如果简单地为升级而升级,无视本区域的产业发展实际,不遵循展会的客观发展规律,到时候展会的实际效果自然会让人担忧,甚至造成“名称升级,水平降级”,岂不亲者痛,仇者快?
  
  隐忧之三:展会原有的优势资源可能在升级的热情中动摇。
  
  每一个展会其实都有自己的核心优势,要么具有广泛的市场辐射功能,要么以雄厚的产业基础为依托,都有着这样那样不可替代的的人脉和商脉。专业展会从整体上说还处于发展期,出现这样的困顿甚至倒退是很正常的,展会也是一种经营,需要常态的维护,需要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。在现实的困难面前,如果缺乏定力,就容易忽视甚至放弃原来积累的优势,由“自信”转向“他信”。如何抓住升级机遇,传承历史,开辟未来,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难题。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是,香港时装节举办了这么多年,从来不挟“中国”或“国际”自重,但其品位和档次并不为低。
  
  “专业展会非死掉一批不可”,早就成为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声。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,中国专业展会的退出机制还没建立起来。升级之现象又给这战国时代凭添了几多风云。笔者在此郑重提醒:不要忘了,展会最根本的生命力还是市场资源的配置力。在乱云飞渡的当口,不管是已升级还是没有升级的,都需要坚持的勇气。把基础工作做好做实,比什么都重要 。
0
共有评论
评论加载中...
编辑推荐
 
公司简介 | 广告合作 | 联系我们 | 友情链接

  热线:0592-5572489  传真:0592-5239732

CopyRight © 2009-2013  海峡服饰产业网 hxlpcyw.com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  闽ICP备13010755号-1

网络警察时刻监管 中国"百城千品"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

0